1/13公視播出紀錄片《洗錢天堂的末日》 揭開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與醜聞案
 【台北訊】《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於1月13日週五晚間十時,播出關紀錄片《洗錢天堂的末日》,揭開瑞士銀行保密制度與醜聞案。紀錄片映後,該節目邀請台大法律系教授林仁光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瑞士這個小國家佔地四萬平方公里,人口七百萬,只有七成的國土適合居住,但是平均每人所得僅次於科威特,是全世界第二高。瑞士高所得的秘訣在於:身為中立國,又具有銀行保密制度的悠久傳統,瑞士銀行吸引了全球的外逃資本、逃漏稅資本和組織犯罪資本,在瑞士開設匿名帳戶,將黑錢洗成瑞士法郎。

 但這個已維繫數百年、就像巧克力跟手錶一樣,讓瑞士引以為傲的銀行保密制度,如今卻成為各大國反逃稅之戰的首要目標。

 2007年和2008年時研究結果顯示,法國、美國、德國和英國的逃稅金額很驚人。據估計,法國的逃稅金額已是國庫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幾乎跟預算赤字一樣高。2007年時,次級房貸危機已經開始發酵了,大銀行引發的經濟危機讓民眾受到沉重打擊,國庫空虛、預算赤字飆升,政府必須積極找錢。因此,美國開始對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展開猛烈攻勢。

 當時,瑞銀集團在美國爆發一樁醜聞,保密制度出現裂口,而且裂口越變越大。前瑞士銀行銀行家布萊德利伯肯菲,被控與其同事慫恿有錢的美國人,在海外瑞士帳戶存了兩百億。瑞銀因此被罰了七億八千萬美元,然而,對銀行來說,這不過是筆小錢,真正的難題是美國國稅局獅子大開口,要求瑞銀交出五萬兩千個「客戶名單」,並揚言「如果拒絕配合的話,下場就是被撤照,不得在美國市場營運。」這是勒索,卻非常有效。瑞銀不容許自己在美國失去立足點,瑞士政府更不容許大銀行倒閉,只能違背國家法制對美國讓步,最後提供了四千五百個客戶的名字。這一串名單最後被拿來當作釣餌,讓一萬五千名美國人乖乖自首。

 事情還沒完,這個醜聞事件,只是瑞士銀行保密制度堡壘崩解的開始。瑞士金融業接著緊接著面臨下一個更大的風暴。但是這場金融戰爭只是反逃漏稅這麼簡單嗎?每個國家背後各自打著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