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藝術的跨界火花! 公視《文學Face & Book》全新第三季登場
【台北訊】文學可以被演奏嗎?文學可以被觸摸嗎?文學可以被體驗嗎?文化部補助、公視製作的文學節目《文學Face & Book》,希望透過影像介紹台灣文學,吸引觀眾貼近作品。全新一季邀來8組藝術團隊以8位作家作品進行跨界創作,激盪出文學的新火花,將於3月4日起,每周六上午10點半與觀眾見面!
 《文學Face & Book》新一季節目強化文學跨界的精神。節目共8集,每集邀請到一位藝術家,以文學為靈感進行再創作,讓藝術家透過音樂、戲劇、視覺藝術等各類當代藝術的門,引領觀者進入文學的世界。
 今日(3/3)《文學 Face & Book》舉辦記者會,公視總經理曹文傑、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簡任視察戴金蜜與節目顧問顏艾琳也出席。會中,默劇演員姚尚德演出許赫的《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詩集改編的默劇,詮釋作品中現代人的努力、疲憊與幸福。許赫記者會現場表示「跟姚尚德合作後才發現,我們倆家中竟然都是開雜貨店,成長背景、兒時記憶都很契合」,姚尚德則說「我可以從他的眼光投射到外面的世界」。
 平路的《黑水》與即興音樂家李世揚、董昭民及蔡雯慧合作。平路表示,原先以為作品會變成劇本或肢體演出,後來竟然是即興音樂創作,感到非常驚喜。她也說「寫作非常的寂寞,跟別的創作者在一起,而不是一個人,你們在說同樣的話,講同樣的故事,你們在同樣的心情和創作的能量當中,而你們又在彼此的對話,這對我來說非常的難得,非常的珍貴」。
 節目也拍攝了羅智成的《迷宮書店》詩集,透過陳昭淵的裝置藝術呈現,象徵閱讀的過程如同考古,不斷挖掘知識;作品還搬到陽明山的黑森林拍攝,畫面幽靜美好。羅智成說「作了一個深沉又有基礎的溝通」;他也以自己創作的詩來形容說「『在3還沒出現之前,我們只有1跟2可以選擇』。而昭淵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3」。
 作家作品讓藝術家認真咀嚼後產生出了另一種創作,連作家本身都感到好奇。伊格言的《噬夢人》,被多媒體互動設計師王伯宇設計出一個兼具VR(虛擬實境)及MR(混合實境)的球體空間作品。伊格言在體驗時說「我覺得我寫的東西在VR裡面看起來感覺很陌生,我會開始懷疑我有沒有寫過這段話……」,他感到頭腦發熱,所有感官被強制徵用。「非常有趣,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我原本以為它只是影片以及互動而已。」
 郭強生的長篇小說《斷代》讓鄭傑文改編為舞蹈,兩支舞蹈,一快一慢,快舞張揚,慢舞感傷,對應書中的瘋狂與寂寞。陳雪長篇小說《摩天大樓》則與音樂人陳惠婷跨界創作出單曲〈摩天樓〉,呼應小說中巨大的失落與荒涼。
 節目也拍攝羅毓嘉的第四本詩集《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面對現實的殘酷,寫詩,就是羅毓嘉的革命行動,藝術家牛俊強透過當代視覺藝術呈現這詩集,以日常的感性回應政治。而張亦絢《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以主角獨白訴說女同志的成長史與大時代的變遷,吳維緯自編自導自演一段單人表演,以日常物件行李箱與真空袋,來呼應書中無法呼吸的片段。
 記者會現場也展示陳昭淵以《迷宮書店》為靈感創作出的裝置藝術;此外,公視也以節目素材出發,於3月9日至12日在台北光點華山的影像穿廊進行展示活動,現場也有王伯宇的VR互動供民眾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