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主題之夜於4/28播出紀錄片《沒有邊界的恐攻》揭露歐洲反恐的系統性問題
 【台北訊】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前倒數72小時,巴黎街頭再傳「恐怖攻擊」。《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在4月28日週五晚間十時於公視主頻,4月30日週日下午一點於公視3台,播出紀錄片《沒有邊界的恐攻》(Terror in Europe),揭發歐洲反恐的系統性問題。映後,該節目邀請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深度對談。
 歐洲為何擋不了恐攻,片中直指,相較於美國的反恐措施,歐洲有三項明顯缺失,首先是歐洲司法系統對恐怖份子的輕忽輕判;其次是歐洲無恐怖份子的禁飛名單;再加上歐盟28個國家對彼此分享情報常抱有高度警戒、很難分享情報,各國對邊境控管又鬆緊不一,以致於讓恐怖份子有漏洞可鑽,自由進出歐洲。
 自2015年1月開始,一波波前所未有的恐怖攻擊衝破歐洲的防備線。該月,法國巴黎《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和一家猶太超市的攻擊,造成17人死亡;11月13日,ISIS在巴黎發動數起攻擊,造成130人死亡;四個月後,自殺炸彈客奪走布魯塞爾32條人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洲成為恐怖攻擊的標靶,有其演變軌跡可循。2003年,法國情治單位便已經開始監視《查理周刊》槍擊事件主謀寇瓦奇。寇瓦奇是阿爾及利亞移民的後裔,父母雙亡後在孤兒院長大,本來他的志願是當個饒舌歌手,因不滿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而變得激進,加入了極端主義的秀蒙丘幫,那年,他21歲。2005年,就在他打算搭機前往伊拉克作戰時,被捕下獄。在監獄中等待審判期間,反而強化他變成激進的恐怖分子。2008年,他因招募民眾至伊拉克打仗與企圖加入蓋達組織而被判刑三年,緩刑18個月。美國國家反恐中心前總監麥特歐森直指:「在美國,寇瓦奇絕對可以判15年以上。」
 2011年,寇瓦奇冒用哥哥護照,離開法國到葉門參加蓋達組織……。12年的時間,一個年輕小混混,一步一步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2015年初,爆發《查理周刊》槍擊事件,兇手正是寇瓦奇兄弟,他們在大規模緝捕下被擊斃。這也突顯歐洲監視體系無以為繼。在慘案發生半年前,法國情報單位卻突然決定不再監視原本已監視多年的秀蒙丘幫,將監視資源轉向新發展出來的ISIS威脅。此一致命決定,讓法國當局無法掌握這次恐攻,更無防範。
 近年來,歐洲的激進分子數量持續增加,然而歐洲各國政府相對應的監控人力與技術,卻完全不成比例。儘管歐洲領袖們設立了新反恐中心,並通過立法建立旅客紀錄,以增強邊境安全。然而,根據歐洲反恐高層表示,系統性問題依舊,歐洲還是一樣脆弱。而歐洲面臨的難題,也正是全球化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