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議題不再是禁忌!? 《公視主題之夜SHOW》邀全民關懷與探討青少年自殺原因
【台北訊】本週五(7/29)晚間十點《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紀錄片《生死之間EP3》(Between Life and Death EP3),近期公共電視關切青少年自殺議題,繼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推出「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傷自殺」專題後,為了讓各界更加重視及關心,《公視主題之夜SHOW》也播出由荷蘭公共電視製播的實境節目《生死之間》完整三集,此節目構想源自關懷青年的自殺問題,將為心理疾病所苦、有輕生念頭,與罹患絕症、不久於人世的年輕人,分別配對成三組讓雙方認識,試著看他們從相處中,是否能互相理解或為彼此改變對生死的觀點。錯過第一、二集的觀眾可於「公視+」影音平台回顧。

本集製作團隊大膽地突破禁忌,將常被視為禁忌話題的死亡與自殺議題搬上檯面討論,除了談「死」外,也將議題延伸至對於精神疾病患者能否選擇安樂死的看法,映後論壇邀請到中研院副研究員彭仁郁擔任主持人,和四位與「死亡」相關的與談人,包含表演藝術工作者陳群堯、NGO「死嘢」創辦人陳偉霖、《兩種心靈》譯者張復舜,以及精障權益倡議者李昀,透過探討《自殺,到底想殺死什麼?》,揭開難以啟齒的生死議題,共同深思關懷青少年的自殺問題。

《生死之間EP3》的三對主角,離死亡僅僅一步距離,他們彼此詰問生命的意義,才發現「無論是生理或心理疾病,折磨與考驗的都是生存意志」;對此,曾照顧癌末母親一年的陳群堯表示深有同感,他憶起當時照顧病逝前的母親的心境,坦言擔任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將自己徹底壓垮,他坦言,那時候沒有人會知道他與母親正在經歷什麼樣的地獄般場景,當下只覺得不想再體驗,「如果這樣是活著的話,那不如死了算了。」

躁鬱症患者李昀同樣也有多次求死的生命經驗,她分享自己曾被精神疾病折磨的感受,描述當下的心理狀態像是「空了」,連想要變好的動力都已經消失殆盡,李昀形容,「自殺就像是在證明自己真的有不舒服,對於受苦的人而言,死亡是一種救自己、解脫的方式,只是死的是身體」。

患有先天罕見皮膚癌的陳偉霖曾被醫生判斷活不過十一歲,他透露自己在幼時也曾因為身體苦痛有過自殺念頭,曾致力於死亡教育的他分享自己輔導過有自殺欲望者的經驗,有次在為個案設計自殺流程時,意外地協助讓想要「跳樓」的人,因為習慣了事前的持續「跳水」練習,反而忘了原先想要自殺的想法,陳偉霖表示,「死亡有可能是有些人唯一的一道門,但給自己多一個機會,可能會從中碰撞出新的看法」,隨著成長的歷程,他也樂觀地覺得自己患有癌症是比較幸運的,「很謝謝所謂的死亡,當發現原來末日離我們比較近時,可以重新去掌控自己的未來。」

最後針對安樂死能否被作為精神科患者的一個選擇,現場公民投票結果是「否定的為0%」,這讓主持人彭仁郁感到訝異,本身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張復舜也提出看法,他認為,我們永遠都是在做自殺防治,但其實真誠跟同理是最重要的,「談論自殺議題時,當越是禁忌,大家可能會越想要去完成它,也許在談論之中,反而會釋放一些東西。」

彭仁郁也說,這次的討論好像隱約有一個共識,「其實自殺想要殺死的是看不到盡頭的苦痛,而不是生命本身」,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也是個維護生命尊嚴的歷程,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不把自己的答案跟自己的欲望強加在其他人身上,尊重每個人不同的選擇是最重要的。」

《公視主題之夜SHOW–生死之間EP3》於7月29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7/30)上午七點半重播。公視+( https://www.ptsplus.tv ) 則於7月30日晚間十點上架至8月28日為止可免費收看,也歡迎到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Sound On、Firstory等六大平台上搜尋,就能在節目播出當周收聽最新的podcast節目音檔。更多詳情請至公視主題之夜SHOW臉書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themenigh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