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人文紀實節目《藝術很有事》 首度拜訪雲門新總監鄭宗龍
【台北訊】公共電視《藝術很有事》節目,曾入圍 第53屆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和創新節目獎,並得到54屆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節目持續觀察國內外重要的藝文創作與事件,全新第三季即將在3/28上檔,第一集推出深受矚目的雲門舞集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專題。
一分鐘前導預告:https://youtu.be/1nnWTuAh8bg

《藝術很有事》關注雲門2019年的世代交替,創團總監林懷民在成立舞團四十多年後,將雲門的未來交給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在節目中他分享當時決定接任的情況:「老師那天問我說要不要接,我遲疑了十秒鐘之後就說,好。」接任總監究竟有沒有壓力?作為編舞家的他,和林懷民有甚麼不同之處?「艋舺來的雲門新總監—鄭宗龍」,除了紀錄鄭宗龍帶領雲門2的舞者完成新作《毛月亮》、回顧他部分重要的編舞作品、持續多年的下鄉演出,也呈現林懷民最後一次以總監身分的率團戶外演出。這是與鄭宗龍相關的首支紀錄影片,希望能透過節目呈現,讓觀眾能了解這位新任總監的創作力、領導能力和性格。

《藝術很有事》為半小時的全外景節目,是探索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學、建築、設計、大眾文化等各領域創作內涵的藝文平台。前兩季曾推出許多特別企劃如「鄭問三部曲」、「故宮修復師」、「威尼斯雙年展」等系列,皆深受好評。製作人徐蘊康表示,第三季將推出蘭嶼、台灣廟、電影修復以及深入探討台灣近代美術的特別專題,每一個題目皆以更長的時間、更高的密度企劃拍攝剪輯,並且製作了台灣電視圈少見的中英雙語版,讓節目更具深度、質感。

在這個防疫的非常時期,大部分的藝文活動都取消、延期,但第三季《藝術很有事》的上檔,正可補上觀眾接收藝文訊息的需求。節目一向將所有集次免費放上網路,第三季也不例外,希望讓觀眾在家不出門就可以看藝術看得滿足!

以蘭嶼系列為例,節目拍攝了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新生代攝影師王文彥,以及攝影家潘小俠三個主題。其中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回到位於蘭嶼的部落多年,始終以海洋書寫作為抵抗漢民族強勢文化的武器。我們難得拍攝到他上山下海,並與男性友人吟唱,體會作為達悟男人的溫柔、豐厚和強悍。

攝影家潘小俠拍攝蘭嶼有四十年之久,蹲點貼近當地人,和他們變成長年的朋友,以樸實的鏡頭拍攝蘭嶼,其中有些照片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經典的蘭嶼印象。在蘭嶼系列之外,潘小俠憑著信念和執著,也自費進行了很多不容易進行的系列拍攝,包括二二八、白色恐怖的人權系列,和台灣美術家的系列,令人敬佩。

不只關心當代,《藝術很有事》一直很重視有歷史感或時間感的議題,繼第二季的「故宮國寶背後的修復師」、「疊加時間的歷史建築」、「蔡舜任的廟堂修復工事」等幾個與修復有關的專題後,第三季我們看電影的修復工作。電影的存在已有百年歷史,隨著時間流逝,膠卷面臨許多嚴峻的保存問題,「老電影的時光機」紀錄電影修復的工法和修復前後的改變,節目中訪問國寶級導演李行和攝影師賴成英,請他們談《街頭巷尾》這部台灣首部數位修復電影如何再現風華,除此之外,電影膠片的修復步驟與過程也將在第三季節目中完整呈現。

台灣廟系列,是本季另一個重要企劃,包含「都市求生變形記—寄生之廟
」、「陳伯義的地景凝視」、「兄弟有夢的設計師—小子」、「拚場・建廟」和「廖慶章和他的門神們」等主題。建築師賴伯威和一群同好、學生,成立WillipodiA都市研究團隊,以七年時間田調,研究都市中的市場廟、升降廟、地下廟、打帶跑廟、電梯廟等廟宇的寄生狀況,並繪製成建築圖,編成《寄生之廟》。另外「陳伯義的地景凝視」,則是攝影家陳伯義長期探勘拆遷戶等家屋變化,以痕跡為脈絡,展開長達15年的家屋與地景變遷攝影計畫。

最後「尋找被遺忘的台灣現代美術作品」,也是本季另一重點主題。台灣自1920年代以來,現代美術一度蓬勃發展,當年的創作者如陳澄波、黃土水、林玉山、陳植棋等人作品量豐富,現今除了部分作品被公立美術館典藏之外,其實還有許多作品散落在家族、民間、非美術館的公家單位、甚至海外,很少面世。本專輯除了拍攝研究人員四處尋訪的過程,也將拍攝十月份在北師美術館的集結展覽。在這當中有許多珍貴重要的作品,包括:黃土水捐贈給母校太平國校的《少女胸像》;向日本松本市美術館借的西鄕孤月的《台灣風景》,是第一件以台灣為主題的東洋畫;特別從日本借回、陳澄波未曾在台灣展過的《東台湾臨海通路》…等等。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歷時超過半世紀、甚至百年的作品,將得到很好的修復然後展出。若想知道更多節目資訊請上《藝術很有事》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pts.insidethe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