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主題之夜SHOW》實境揪出行人地獄所在 邀交通官員勘「行人地獄」 台大學生:官員回應「不及格」
【台北訊】本週五(6/16)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紀錄片《街頭安全計劃》(The Street Project),講述從美國鳳凰城、紐約到丹麥哥本哈根等世界各地,旨在努力爭取改造「街道公共空間」的大規模運動。片中以住在美國紐約東哈林區的妲爾西坎頓的故事為例,她和母親相隔10年中,先後成為車禍肇逃的受害者,同社區接連發生車禍,市議會依然沒採取行動,妲爾西決定起身鬥爭,而創造變革的道路上,她不孤單,有一群人也正重新聚焦人類與街道的關係。

本集論壇探討《一年撞死400人,台灣行人如何爬出地獄?》,由首位踏入政壇的YouTuber邱威傑(呱吉)擔任主持,特邀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交通部參事黃運貴、營建署道路工程組組長張之明等政府機關代表參與,和現場31位關心台灣交通的公民一起探究如何改善道路行人環境。參與節目論壇的公民來賓揪出生活周遭「行人地獄」的位置,除準備多支行人空間不良問題影片,在節目上呈現,更帶著諸多疑問想向公部門代表求解。來賓對目前的狀況紛表憂心說「未來中央是否可以直接強制規範完整的範本提供給地方參考」、「台灣幾年內能變成行人天堂?」

台大工學院研究生莫崢指出行人挫折感最強的幾處「地獄」位置,包括台大後門、復興南路辛亥路口與和平東路二段118巷。製作單位特別安排謝銘鴻、張之明一起到現場實勘,期盼為當地「人車動線交織衝突」、「缺乏行人徒步區」和「違停過多」等難題試圖找出解方。

經過實地查勘後,營建署道路工程組組長張之明對此案例首先提出「取消停車格」的方案,謝銘鴻也表示可以把人行道做補強及連接,但也認為施作「實體人行道」還有諸多技術問題待克服。對官員們現場的回應,莫崢最終給出5分的不及格評分,也認為官員們的態度「民意想幹什麼,他們才能幹什麼」太消極,莫崢也期盼主管機關能主動「政府要起個頭,讓大家意識到說這件事情是不錯的」。

北投的公民在影片中也點出位於公舘路的鎮安宮前斑馬線設計不完善,變成行人地獄;來自香港的來賓分享,「台灣的交通很難看懂!我每次看綠燈都要猜是行人或是有車子經過的」,想問中央政府是否有對行人更良善的措施?透過層層問答交鋒後,讓呱吉也忍不住提問,「車流、行人安全和停車空間這幾個問題,其實彼此之間是互相咬死的。」

交通部參事黃運貴表示,近期會成立行人空間改善的專案視導計畫,掌握各縣市執行行人空間改善的情形;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提到目前進行的改善計畫,「台北市和其他縣市已起步規劃更明確的行人動線,改造行人空間的不足。」

工程師林志學提及目前國內道路設計技術評估上的困境,黃運貴舉例回應,「目前政府跟後續都有編列校園周邊交通的經費,積極推動行人跟高齡者的友善區,讓整體的行人空間變更友善。」

莫崢在受訪時認為「官員們4月實地勘查後,也到公視錄影,傾聽民眾心聲,但2個月過去,對台大附近的行人地獄仍尚未感受到實質改善,他會積極地再向各單位發聲,只求改善台大附近的行人地獄。」

至於台灣是否真有機會改變「行人地獄」的現況,謝銘鴻表示,交通局致力於社會溝通,努力說服多方接受規劃方案,加上這次看見公民的熱情參與,講求「安全至上」的思維,大概在20年的時間,台北市會有較徹底的改變,張之明說明營建署主要由工程面先解決行人環境困境,再靠交通標誌進場,從執法教育面來提升整體路口安全,強調培養「民眾素養」才是長久之計,呱吉則希望用路人共同來努力,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公視主題之夜SHOW–街頭安全計劃》於6月16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6/17)上午七點半重播。公視+( https://www.ptsplus.tv ) 則於6月16日晚間十點上架至7月15日為止可免費收看,也歡迎到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Sound On、Firstory等六大平台上搜尋,即能在節目播出當周收聽最新的podcast節目音檔。更多詳情與公民招募訊息請至公視主題之夜SHOW臉書粉絲專頁/IG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themenigh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