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催生《海洋日記》 原聲帶攜手葛萊美獎音樂人及金曲獎製作人量身打造
【台北訊】有些孩子每天下海冒險,如在墾丁南灣長大的LUCA,從出生幾個月開始在衝浪板上玩;九歲的他一聽到海浪聲呼喚,便忍不住拿起衝浪板下海衝浪。有的透過冰涼的海水來舒緩情緒,如小胖威利病友海ㄤ。有的看到海會勾起內心的嚮往與熱情,如從小就喜歡大海航行的心平。像台灣這樣的海島國家,大海與孩子,總是有許多精采的故事。由公共電視與富邦文教孵育計劃聯手監製的兒童節目《海洋日記》,紀錄八個親海因海成長的兒童故事。衝浪、自由潛水、划獨木舟…等海洋活動不僅有趣刺激,背後還蘊藏著孩子想挑戰自我的野心。

9月1日起即將在公視與MOMO親子台播出的兒童節目《海洋日記》由擅長海洋攝影的紀錄片導演張皓然,首度嘗試兒少節目製作。製作單位並與風潮唱片合作,特別邀請葛萊美獎得主Daniel Ho跨海製作,由金曲獎得主阿努、歌手戴曉君、創作歌手Suming舒米恩與影片中的孩子一起獻聲,主題曲描繪孩子們面對海洋的無畏,也譜寫大海所承載的無限想像。

《海洋日記》導演張皓然表示:「全世界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海島上」,在參加富邦文教基會辦的兒童節目孵育計劃中,他憶起一段與父親相處甚密的夏日時光,是節目開展的動機。「在接受孵育計劃的一年裡,我受到一群兒少工作夥伴的鼓舞,企圖用一種非擺拍,不安插主持人的方式去推動敘事,雖然立意很好,卻無比困難。」

公共電視製作協調,也是富邦文教孵育計劃導師林曉蓓表示:「兒少節目與一般戲劇最大的不同在於無法設定腳本,面對兒童必須提供高自由度探索孩童,跟著孩子走一段路,很多不如預期的人生故事都是節目中最棒的禮物。」這也是兒童節目產製作不易的地方。導演張皓然透露,他很幸運在《海洋日記》製作過程中,有許多資深監製、製作人、導演、創作者的意見靈光,無數往返的溝通討論,八個故事最終得以龜速成形。

台灣兒少節目產業斷裂,影視創作者對兒少節目的多元性也缺乏想像。此次透過富邦文教孵育計劃的陪伴與長期在兒少節目深耕的公視合作,讓有心為兒童創作的資深影像工作者,也能跨領域為兒童製作節目,並為兒童節目創作帶來不同的養份與高度。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表示,「基金會除了希望提供創作者資金上支援,更希望透過一套支持系統,吸引更多資深創作人才參與兒少節目製作,從共同關心兒童議題的產業中接軌到國際。」

《海洋日記》歷時兩年拍攝,導演張皓然回顧當時到墾丁、蘭嶼等地田調,說道「在海邊觀察這些孩子,我的目標並不是找尋技巧最厲害的孩子,而是對於大海真正有熱情的孩子,我希望我們的故事是勵志的,紀錄這些孩子在大海中堅定的意志,最終努力有所進步,如帆船女孩心平在克服暈船的過程中漸漸成長,最近也在比賽中得到名次。」

童年、游泳、無盡的夏天即是《海洋日記》展開的動機,導演張皓然在每一集當中都會讓小主角們思考大海對他們的意義。然而對導演張皓然來說「大海是我的故事書,裡面有精彩動人的插畫,勇敢迷人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節,永遠看不完的細節,值得一讀再讀。」

節目將自9月1日起每周五中午12:00於公視+,17:30在MyVideo、MOMO親子台及18:00在公視主頻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