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棣揭台灣學生習慣服從權威 分享課堂上「收錢測試」經驗 《公視主題之夜SHOW》探討台灣人的特質
【台北訊】本週五(4/18)晚間十點《公視主題之夜SHOW》將播出日本紀錄片《日本人的養成》(The Making of Japanese),導演山崎艾瑪(Ema Ryan Yamazaki)深入東京一所公立小學,以一年時間密切跟拍一、六年級學生,觀察他們如何學習成為日本社會一分子的特質。本片揭示了日本獨特的教育方式,不僅藉此展現日本教育如何塑造「準時」、「有禮貌」、「努力工作」等特質,更引發觀眾重新思考學校教育的功能性。

論壇主題以《台灣人是什麼做的?》為題,由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劉珞亦擔任主持,特邀導演王小棣、作家李文成與美國YouTuber賴泰迪,以及近30位公民來賓共同探究台灣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特質與歷史脈絡,透過多元視角審視「台灣人」的集體特質與文化心理,引發現場觀眾對台灣社會價值觀的深度思考。

節目首先聚焦探討台灣教育體制,作家李文成說明,台灣早期教育深受日本殖民影響,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以德國為學習對象,推動義務教育過程中形成軍事化管理模式,導致學生養成服從的意識型態。對此,導演王小棣有感地分享親身經驗,她表示自己曾因想了解「學生是否有獨立思考能力?」而在課堂上進行「收錢測試」:「我一上課就說『班長哪一位,跟大家收兩百塊錢』」,結果班上同學們竟都沒問原因就照做,令她十分意外。這個小實驗揭示了台灣學生對權威的習慣性服從。主持人劉珞亦隨即半開玩笑地幽默回應:「小棣老師如果你拿了那些錢,大家都走了,在刑法上能不能成立詐欺罪,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這個是不是詐術?」

來自美國的賴泰迪則從跨文化視角提出台美教育最大差異在於「提問文化」,他指出台灣通常「視提問為麻煩」,而美國則看成積極投入與求知的表現,也提及美國沒有『輩分』的概念。劉珞亦也認同地分享起其求學時的提問經驗,坦言最常被回應:「就你問題最多」,反映台灣社會對提問者的負面標籤。劉珞亦進一步對台灣社會的特殊現象拋出提問:「當認真討論事情時往往會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

李文成接著分析此現象源於文化心態,表示台灣社會對負面議題多存迴避心理,「認真面對反而會變成社會或社群當中的怪胎,假如沒有具體解決方案將會面臨各種批評聲浪,以至於人們長期會覺得保持緘默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最後討論到本集核心問題「究竟你想成為或教育出什麼樣的台灣人?」時,王小棣建議可參考《日本人的養成》所呈現讓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做法,提出將「親自所作視為有所獲得」的概念,以從小培養被賦予責任和「群體意識」的特質,藉此強調保持學習並能自我檢討的重要性;有公民來賓也在觀看電影後分享:「很推薦給正在思考個人主義跟集體主義要如何平衡的人。」

《公視主題之夜SHOW–日本人的養成》於4月18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4/19)上午七點半重播,完整版節目內容已上架「公視+」影音平台,也歡迎到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Sound On、Firstory等六大平台上搜尋,就能在節目播出當周收聽最新的podcast節目音檔。更多詳情請至公視主題之夜SHOW臉書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themenigh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