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獨立特派員前進烏克蘭 「烏俄戰爭-城市應戰」一手觀察沒有拿刀弄槍的那些人!
【台北訊】台灣人對於戰爭的想像,絕大部分是戰場的舞刀弄槍。然而,除火拼肉搏戰之外,那些沒刀沒槍也逃不了的老百姓在做什麼呢?公視新聞專題節目《獨立特派員》前進烏克蘭尋找答案,推出「烏俄戰爭-城市應戰」特別報導,除訪問被俄軍綁架的倖存者,同時也採訪當地布查市長、《基輔獨立報》戰地記者與當地人權中心核心人員,吐露滿天烽火下的心聲。

 公視《獨立特派員》記者邱惠恩、鄭仲宏在烏克蘭觀察到第一線急難人員,包括消防員與醫護人員與民眾一樣凝視死亡,但卻不能掉淚或情緒崩潰,節目上也呈現急難人員的無奈說「因為除了我們,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們」。戰事救下的傷亡病患,被送到斷水、斷電又沒有避難室的醫院,醫護人員甚至要自己捲袖埋葬屍體,但醫院仍然咬牙運作。

 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超過10萬名烏人失蹤,烏克蘭人權組織ZMINA深入調查發現,被俄軍「特意消失」的人包括社運人士、老師、宗教人士等,公視《獨立特派員》也訪問到被俄軍綁架的倖存者談其經歷。ZMINA人權中心人權顧問娜塔莉亞分析表示,「對俄軍來說活躍公民(Active Citizens)很危險,他們就像這塊土地的心臟,只占領土地是不夠的,」。

 烏克蘭國難當前,戰地記者不只承受戰火下人身安全的壓力,也在報導事實與傷害國家形象的張力下採訪。《獨立特派員》採訪了發布兩篇烏克蘭國際軍團醜問調查報導的《基輔獨立報》,其總編輯奧爾佳.魯登科曾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人物,他表示,即使自己的國家被入侵也不能撼動新聞室唯一準則:「忠於記者身分、忠於事實、忠於原則。」認為新聞記者不能成為國家大外宣的工具人。

 《獨立特派員》也採訪當地民選政治人物、鄰近烏克蘭伊爾平的布查市長,看見他們同樣有重要的任務,該市市長費多盧克表示,「我非常確定,除了專業心理輔導外,讓城市的生活不再有俄羅斯人停留在此的痕跡,是對民眾最好的復健」,在現場發現雖然他管轄的布查市發生了令國際震驚的大屠殺事件,但目前市容幾乎回復如常。

 公視《獨立特派員》指出,烏克蘭政府著手制定因應戰爭的準則,尤其是教育機構,沒有避難室的教育機構不能營運,而避難室要符合長期居住的條件。學校也安排心理醫師進駐。從學校、網路、社群,甚至火車上都能看到教導孩子辨識地雷與未爆彈的宣傳。

 俄烏戰爭已進入第二個冬天,各個行業與領域皆面對戰爭常態化作因應,《獨立特派員》此次推出的「烏俄戰爭-城市應戰」特別報導,期盼能讓同樣處於軍武威脅的台灣有所借鏡。「烏俄戰爭-城市應戰」將在今(11/15)晚10時,公視頻道及YouTube「獨立特派員」首播,本週日(11/19)上午11時,公視頻道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