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公視新創電影《幻日手記》書寫出年輕世代的集體惆悵!本片由曾多次入圍國內外影展的新銳導演王君弘自編自導自演,導演沈可尚監製。故事描繪在2019年末,全台因選舉沸騰,一名29歲的電影導演,人生百廢待興,與已分手的戀人不斷擦肩而過,卻在傷心的記憶裡再次相遇。90年代後出生的王君弘,將現實與紀錄結合到創作中,勾勒出年輕世代對未來的焦慮感,也作為給自己30歲之前時光的一種告別。《幻日手記》由公視參與合製,將在本週日(12/18)晚間10點於公視頻道首播。
《幻日手記》是王君弘創作的首部劇情長片,捕捉了人聲雜沓的台北都市,黑白攝影將繚亂景色抽離日常印象,王君弘擁有多年攝影與電影的實務經驗,擅長透過「私電影」或「日記電影」的形式,來關懷年輕世代。談到拍攝動機,王君弘受訪時表示,其實當時沒有刻意去想自己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世代,是拍完後才發現原來在差不多的年紀中,大家有著類似的困境,與上一代的資源相比,我們面對到房價與薪資上的落差,對未來甚至是有點絕望的狀態,「而《幻日手記》便是把我自己當下的困惑和感受,試著用影像的方式做出提問,或許會對有相同的想法的人有一些共鳴。」
回想出演的過程,王君弘形容自己是在演一個「既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角色」,像是個被觀看的角色。他說,在劇本中,主角身份只是一個「年輕人」,沒有設定姓名,可能年輕世代在看這部電影時,也能在角色上看見自己的投射,體會年輕人們共同經驗過的惆悵日常。聊起拍攝後的心得,王君弘表示,「對我來說,《幻日手記》像是關於過去的一張照片」,由於拍攝的是自己的實際經歷,當時真的會去打工、當攝影助理來維持生計,在剪輯時會下意識地把電影當作是過去的一張張照片來處理,而現在,雖然電影結束了,現實並沒有結束,未來還是會想盡辦法去拍攝想做的東西。
同為創作者,擔任本片監製的沈可尚對於王君弘面臨到的困境也很有感,他回憶自己在20到30歲面臨到最大的茫然就是「90年代的台灣影像產業沒落」,沈可尚坦言,那時台灣電影一年不到10部,在那混沌的階段,最後選擇有什麼就拍什麼,也因此開始接觸廣告,「雖然茫然、不知所措,但還是覺得要熬下去,看對未來的期待是否有成真的那一天。」
在片中,可以感受到來自法國的聲音藝術家澎葉生以擅長拿手的環境音樂為電影更增加生命力,王君弘分享他和澎葉生合作所得到的靈感,「聲音擁有自己的自主性」,也可自行移動,不一定要依附畫面。沈可尚也分享,《幻日手記》最迷人的一幕是在電影院中播放的代表「時間之流」的閃閃發光的水波,「水就像時間一樣一直在流動,永遠不會停」,在這時間之流裡,各種經歷、情感等元素共同在那顆鏡頭裡都呈現出來。
沈可尚提及自己看劇本時就很期待這部電影能被拍出來,他表示《幻日手記》是一部很貼身的「自傳式作品」, 以「年紀」的切割點作為重要題材,投射了台灣的年輕人、或對自己生命摸索的處境,其中更包含自我成長、社會的轉變或是情感的變化,「這是部和自己深刻相處的電影,深刻地和自己相處後,才會感覺到這個世界正在變化對自己的意義。」
公視新創電影《幻日手記》將於12月18日,週日晚間10點,公視首播。
公視新創電影《幻日手記》書寫出年輕世代的集體惆悵!新銳導演王君弘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私電影 本週日首播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