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公視親子實境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第二季歷時一年半暖心回歸,第二季持續由兩度拿下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的李霈瑜(大霈)與親職專家馬大元醫師擔任主持,本季節目主題圍繞在四個常見的親子衝突,包括生涯規劃、手機成癮、人際關係、與拖拉問題,看似簡單不過的家庭日常,有的卻隱藏著深深的缺口。
本季特別企劃中,大霈也當了三天的新手媽媽,面對如何兼顧媽媽與朋友的角色,大霈也坦言:「我把結婚想得太簡單了!」這也讓她拍攝第二季中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回想「還是先不要生小孩好了!」,畢竟這一連串下來她深刻體悟「教養很難!」
第二季換爸媽體驗結束後的棚內親子對談難度比上一季高,面對一個個難解的親子心結,一次比一次更消耗主持人大霈與馬大元醫師的元氣!但親子間真情的流露卻也每每感動在場所有人。議題難度增加也讓大霈深有同感,表示:「每一個組合都頗『恐怖』,第一季每一組家庭基本面對較多價值觀跟現實的衝突,然而第二季增加了經濟、宗教、成名的因素。」
《換個爸媽過幾天》製作人傅偉智表示:「節目既是社會實驗,這一季也首度發生失敗的案例!在換爸媽體驗結束後,挑戰者與媽媽的關係更降至冰點,最後竟沒現身進棚錄影,獨留媽媽一人面對一切,媽媽幾乎從頭到尾看著影片流淚。」此次的失敗也成為節目團隊的養分,了解關係的受挫並不是永久的,只要有心想改變,親子關係早晚會修復的。
透過實境的棚內親子對談,發現親子衝突的問題所在。主持人馬大元醫師表示:「父母本身常常也是帶著傷痕長大,這讓他們不自覺地穿戴上越來越厚重的面具與盔甲。在面臨親子衝突時,父母就有可能以一種『指責、討好、迴避、過度理智』等慣性的姿態出現。結果就是親子之間不斷錯過了解彼此並加深關係的機會,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關係漸行漸遠。」馬大元醫師也建議父母可以練習「開放的姿態」,從不批判、不建議開始,帶著尊重、好奇與同理,重新靠近孩子。這樣,親子關係就有機會逐漸改善。
為貼近網路世代青少年議題,本季更加入受網路霸凌、自殘、高敏感等困擾的青少年,當愛成為害怕失去的恐懼感,使得母女間的言語傷害更容易發生,讓少女數度透過自殘獲得媽媽的關注、遭遇被同學拉近群組霸凌、跟姐姐因誤會而發生爭執、最後因覺得被忽略又躲進虛擬世界中。八位帶著缺口而來的青少年,遇上愛很大的接待家庭,八天的自我探索,尋求緩解親子緊張關係的解方。八天體驗之後,有的清楚知道自己的愛與不愛、有的會想念原生家庭美好的那一面,而有的決定跟過去的自己說再見、甚至找到回家的力量!五月十九起每周日晚上九點,讓我們一起簡單面對愛!
5月19日起每周日 中午12:00在公視+,21:00在公視主頻播出。在播出同時,也將舉辦「親子好好說 系列座談會」,由親子專家幫家長們解決親子間各種疑難雜症,座談開放報名中 https://www.accupass.com/go/DreamFamily
《換個爸媽過幾天》第二季 親子衝突看見被忽視的內心缺口 李霈瑜(大霈)首次挑戰當媽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