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傳下去—2024吳尊賢愛心獎」紀錄片 本週六公視頻道首播 金鐘男配黃迪揚首次擔任紀錄片節目引言
【台北訊】「讓愛傳下去—2024吳尊賢愛心獎」紀錄片將於5月24日起於公視頻道首播,由金鐘獎迷你劇集男配角獎得主黃迪揚首次擔任紀錄片引言人。他以「男配角」的視角,深入呈現獲獎者陳珮文老師、花蓮黎明機構、陳在惠牧師等堅持善行超過20年的感人事蹟,帶領觀眾走進這些無私奉獻的生命故事。

談起首次參與紀錄片節目,黃迪揚分享:「這是我第一次參與紀錄片拍攝,對我來說是全新體驗。我以收集台灣社會上的故事的心情看待這次經驗,每個人身上都有感動和溫暖的地方。」

來自南投縣仁愛鄉的陳珮文老師因對原住民教育的無私奉獻,榮獲公益服務獎殊榮。她與同為美術專業的丈夫王子建自費成立「親愛愛樂」弦樂團,不僅培養百餘位原鄉孩子的音樂才能,更著重品格教育,使音樂教育成為照亮其未來的燈塔。陳珮文老師以「救贖」的心境表示:「我希望能找到每個孩子的亮點,點燃學習的火種,用音樂改變生命。」

為深入了解每位獲獎者,黃迪揚親身參與和體驗,更自願加入樂團的環島步行活動,希望與陳珮文及親愛愛樂的孩子們建立更深厚的連結。他跟隨行腳三天,這段「邊走邊響」的經歷讓他感受到身心靈的洗禮,也思考了生命的意義:「走到終點南投草屯時,我已經不知道我是誰、我在哪了!這像一趟人生的旅程,行腳讓我慢慢與自己對話,就是要堅持而不膨脹,在親愛愛樂,我發現了愛和傳承的演員功課。」

陳在惠牧師因長年致力社會服務而獲頒社會服務獎,以實際行動顛覆傳統牧師形象。他不只是傳道者,更是社會行動者,即使身患重病,仍持續奔走於各項社會救援工作。自1995年起,陳在惠在花蓮地區開展救援雛妓工作,成立未婚媽媽之家並安置受家暴婦女,更結合教會與社會力量監督「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的制定。他創辦的「谷若思全人關懷協會」為弱勢家庭孩子提供成長所需,在花蓮、基隆、台東設立據點,致力輔導陪伴青少年。近15年來,陳在惠更以社會企業精神規劃部落產業,協助窮困部落解決經濟與就業困境。

面對癌症的無情侵襲,陳在惠坦承曾對神有所埋怨,但最終被十字架上的愛所感動,視病痛為上帝給予的生命功課。他在面臨手術危險時刻仍展現無私大愛:「我想上帝如果要召喚我到祂的身邊,我也無悔」,並深有感觸地表示:「我在苦難和生命當中也有學到東西。」

花蓮黎明機構因48年的卓越照護經驗,榮獲慈善服務獎。該機構致力於身心障礙及自閉症者照護,其中專責照顧成人肯納兒的黎明喜樂園,堅持「生活就是學習」理念,透過藝術治療等多元方式,啟發院生潛能。黃迪揚在拍攝期間,被成人肯納兒們的純真笑容深深打動,並指出:「這些獲獎者雖然投入大量心力,卻始終堅持不懈。」他有感而發:「若我遇到一樣的狀況,我會做這些事嗎?太難了!」提及牧師陳在惠的奉獻精神,黃迪揚讚揚其如同「手握竹劍的俠客」,不在高處宣講,而是奔走各處幫助需要的人,也將黎明機構的教師比喻為「神奇寶貝大師」,因他們能看見每個特殊孩子獨特的能力,並願意投入耐心與探索力去發掘。

曾在迷你劇集《看海》中憑藉精湛詮釋智能障礙者而榮獲金鐘獎肯定的黃迪揚,將此次拍攝經歷與先前為《看海》所做的準備工作相連。他回憶當時特地前往「育成基金會」與身心障礙者相處互動進行田野調查時即深有體會,而這次拍攝紀錄片的經驗更在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會忘記這三位獲獎者,因為我投入了很大的靈魂跟感情去認識他們。」

三部紀錄片將於5/24起,每週六上午10:00-10:30公視主頻播出(每週一集),OTT平台「公視+」同步上架。小公視,6/9起,週一到週三晚間23:00播出(每天一集)。更多相關資訊請搜尋「讓愛傳下去」。